正在加载

左中毅公逸事:精彩译文详解

时间:2024-11-18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先父曾言,吾乡先辈左忠毅公,于京城一带担任主考之时,有一事传为佳话。时值风雪交加,气候严寒之日,左公身带数骑,微服私访,以察民间真情。一行人行至一座古寺,见廊下小屋中,一书生正伏案而眠,其文章初成草稿,墨迹未干。左公悄然步入,细阅其文,不禁点头称赞。阅毕,左公心生怜悯,见书生衣衫单薄,遂脱下自己身上的貂皮袍子,轻轻盖在书生身上,又细心地替他掩上门扉。

左中毅公逸事:精彩译文详解 1

左公好奇此书生究竟何人,遂向寺中和尚询问。和尚告知,此书生名唤史可法,乃一有志青年,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日夜苦读,以求功名。左公闻此,心中更是赞叹不已。

及至考试之日,官吏依次呼喊考生姓名。当喊到史可法时,左公瞪大眼睛,注视着他步入考场。史可法呈上考卷,左公当面批阅,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第一名。考试结束后,左公又特地将史可法召至内宅,让他拜见左夫人,并言:“吾儿皆平庸无能,日后能继承吾之志向与事业者,唯有此子也。”

时光荏苒,左公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诬陷下狱,关押于东厂。史可法闻讯,悲痛欲绝,每日从早到晚守在狱门外,期盼能见左公一面。然而,逆贼太监魏忠贤防守严密,即便是家中仆人,亦不得接近。史可法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

过了一段时间,史可法听闻左公在狱中遭受烙铁烧烤之酷刑,生命垂危。他心急如焚,拿了五十两银子,哭着找管牢的狱卒商量,希望能见左公一面。狱卒被史可法的真情所感动,终于答应帮他一把。

一日,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子,手拿长铲,装成清扫垃圾的人,将他带入狱中。史可法悄悄地来到左公所在之处,只见左公正靠着墙坐在地上,面部、额头都烧得焦烂,已辨不清模样,左膝以下的筋骨都已脱落。史可法见状,悲痛欲绝,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呜呜咽咽地哭着。

左公虽已双目失明,却辨出了史可法的声音。他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眼光如火炬一般,发怒地说道:“无能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跑来!国家的事情已糜烂至此,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再轻生不明大义,国家的事谁能支撑?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坏人来了构成罪名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说着,左公摸索着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投击的姿势。

史可法闭口不敢作声,只能快步走了出去。他深知左公的一片苦心,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从此以后,史可法常常流着眼泪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成的啊!”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可法以凤庐道身份奉命守卫这一带地区。他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当有了警报,史可法便几个月不睡觉,让将士们轮流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亲自指挥作战。

他选择十几个健壮的士兵,让两个人蹲着,自己靠着他们的背,过一段时间再轮换。每当在寒冷的夜晚站起身来,抖动衣裳,战甲上的冰霜散落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加休息,史可法却坚定地说:“我上怕对不起朝廷,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史可法不仅治军有方,更是一位忠孝两全之人。他统率军队来往经过桐城时,必定要亲自到左公家中,向左公的父母请安,到堂上拜见左夫人。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将士们的尊敬和爱戴,更让左公一家深感欣慰。

左公的外甥、吾同族老前辈方涂山,与先父交好。他曾亲耳听史可法讲述狱中之事,对左公的忠诚与刚毅深感敬佩。方涂山常言:“吾舅左公,真乃忠臣也!其狱中斥史之举,更是大义凛然,令人敬仰。”

史可法亦不负左公厚望,他一生致力于抗清事业,誓死保卫国家。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史可法坚守扬州城,与清军血战到底。城破后,他拒绝投降,壮烈殉国。其英勇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左忠毅公与史可法的这段师生情谊,更是被后人传为佳话。左公以知人之明、识才之智、惜才之心,慧眼识得史可法这一栋梁之才;史可法则以忠诚之心、报国之志、孝亲之行,不负左公厚望,成为一代忠臣良将。他们的故事,不仅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左忠毅公逸事,虽为史书未载之小事,却以其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情节、崇高的精神,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过人的才智和勇气,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的足迹,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