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哪首诗词?全诗内容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宋词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独树一帜。提及宋词,不得不提的一位杰出女词人便是李清照。她的词作,宛如一泓清泉,潺潺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深情婉约、意境悠远而深受后世喜爱。其中,“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她的词作之中,令人回味无穷。那么,这句词究竟出自哪首诗词?全诗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以其深情细腻、意境悠远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秋日相思图,将词人与爱人离别后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便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荷塘的凄清景象。红色的荷花已经凋零,幽香也已消散,只留下满池的残荷和秋日的凉意。而“玉簟秋”三字,则巧妙地通过竹席的凉意,点出了秋天的到来。这一景象,既是对清秋季节的点染,也暗含了词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接下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词人轻轻脱下丝罗裙,独自登上小船,想要在水面上泛舟以排遣心中的愁绪。然而,“独上”二字却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在这清秋时节,词人独自一人,面对满池的残荷和凄清的月光,心中的愁绪愈发浓烈。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群南归,排成“人”字形飞过天际,月光皎洁,洒满西楼。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寄托了词人对远方爱人的无限思念。雁群南归,而词人却孤身一人,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词人心中的孤独与哀愁。
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既是即景生情,又兼比兴。花儿自由飘零,水自顾地流淌,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描绘,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离散。词人以花落水流之景,象征着自己与爱人之间的离别和相思之苦。这种以景寓情的手法,使得词作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含蓄。
接下来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人直接抒发了内心的相思之苦和闲愁之深。她与爱人分别两地,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又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之苦和闲愁之深,如同落花流水一般,无法阻挡也无法消除。词人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这种相互的思念和愁绪更加深了她内心的痛苦。
最后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词人的相思之苦推向了高潮。她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消除心中的愁绪,然而却无济于事。这种相思之情刚刚从眉间消失,却又隐隐地笼罩在了心头。这种无法排遣的相思之苦和愁绪之深,使得词人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无奈。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将秋日荷塘的凄清景象与自己的相思之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而感人的画面。她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和深情婉约的语言,将词作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不仅展示了李清照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女性在面对离别和相思时的内心挣扎和痛苦。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作为词中的点睛之笔,以其深情而含蓄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凄美与哀愁,也寄托了词人对远方爱人的无限思念和内心深处的无尽哀伤。每当人们读到这句词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秋日荷塘边的孤独身影和那个深情婉约的女子——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深情细腻、意境悠远而深受后世喜爱。《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为她的经典之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广受赞誉。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李清照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诗词世界,感受那份深情与哀愁交织的美丽与哀婉吧!
- 上一篇: 电影《梅艳芳》中阿Ben的原型是谁?
- 下一篇: 建行信用卡年费详情
火爆游戏玩不停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3
-
05/03
-
05/03
-
05/03
-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