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饮最后一杯,西行阳关后谁伴?问‘君’何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君”是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便是他诗画皆优的代表作。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那么,诗中的“君”指的是谁呢?他就是元二。元二,本名元常,因在家中排行老二,故被称为“元二”。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在友人即将远赴西北边疆之际,作为好友的王维自然有千言万语的叮嘱与牵挂。这两句诗,看起来是劝酒的表面语意,实际上却是衷心的祝愿。因为元二出使安西,所经之地,正是盛唐时代极力开拓的西北边陲,而那里,也正是王之涣曾经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这种远隔千里的思念诗句之地。诗人此时的心情,也同这漠漠风尘有深厚的联系。
在王维之前,汉代乐府有《折杨柳歌辞》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北魏乐府则有《捉柳枝辞》云:“折柳赠行人,行人去不归。愁肠与泪下,终使别离啼。”这些诗歌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折柳赠别的深情厚谊。而到了唐代,这种风俗更为普遍,当时盛行的《阳关三叠》就是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配上乐曲演唱的,故“劝君更尽一杯酒”也是借酒消愁、托酒寄情的意思。
元二这次出使安西,经过长途跋涉,实际上是到安西都护府辖下的远在西陲的龟兹去。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西汉时在此置渭城县(唐时改渭城为咸阳,此处沿用旧名)。它东当东去长安的路,西北经陇西郡,过黄河至安西都护府。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描写它“城地广多,旧秦、汉之咸阳也”。它原来在秦代是一个著名的都城。秦汉、魏、晋各代,都在这里设过都城。汉高祖刘邦曾打算从洛阳迁都于此,因听娄敬说“被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的话(见《史记·留侯世家》),而迁都长安,咸阳遂衰落下来。到唐代,咸阳城虽废,但它仍是长安附近的重要渡口。
王维送别元二,心情是很复杂的。他深知元二此行“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是前途难料,不知归期。因为在唐代,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元二此行,所经之地,本来是战火纷扰,兵家交接的边疆重地,况又咫尺天涯,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的诗人自然要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殷殷话别,叮嘱再三,所以这一杯酒,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想到元二即将远赴西北边疆,那里地处偏远,人烟稀少,条件艰苦,此后恐怕再难遇到故旧亲人,心中无限惆怅,因此“更尽一杯酒”,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其实,王维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还巧妙地运用了时空的转换,缩短了读者与诗中所描写的场景的距离,将眼前的离别与千百年前的离别有机地联系起来,凝聚了人类因离别而生的共同感情。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以及送行者的心情。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是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过后,柳色变得青翠欲滴,客舍环境也变得格外清新明朗。从写景的清朗明丽来看,这场景也是极平常而又有富于诗意的,但它却是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饯行话别场面而巧妙地设置的。
总之,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 上一篇: 揭秘:MOM.EXE究竟是哪个神秘软件的执行程序?
- 下一篇: 甄嬛传片尾曲歌词是什么?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3
-
05/03
-
05/03
-
05/03
-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