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远征军激昂军歌究竟是哪一首?
中国远征军军歌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有一支部队,他们肩负着国家的重托,跨越千山万水,远赴异国他乡,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支部队,就是中国远征军。而在他们的战斗历程中,有一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充满力量的歌词,激励着每一位远征军的战士,它就是《中国远征军军歌》。
《中国远征军军歌》由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亲自填词并谱曲。戴安澜,这位来自安徽省无为县的英勇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是中国远征军中的杰出代表。1942年,他率领200师参加远征军赴缅作战,不幸在战斗中重伤殉国,年仅38岁。他的牺牲,无疑是对这首军歌最深刻的诠释和注解。
歌曲的开篇,便引用了汉武帝时期终军20岁主动请缨终灭南越国的典故,以及东汉班超投笔从戎用尽手段重新开通收服西域之故事。这两句歌词,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的豪情壮志,也寓意着远征军战士们同样具有这种为国捐躯、勇于担当的精神。它们仿佛在告诉世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始终如一。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这句歌词,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叛和挑战。在那个传统观念浓厚的时代,许多人认为“好男不当兵”,认为读书人才是社会的精英。然而,面对国家的危难,这些远征军的战士们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手中的笔,穿上了战袍,走上了战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正的男儿,应该勇于面对危险,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接下来的歌词,则更加直接地描绘了远征军战士们的战斗场景和坚定信念。“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这句歌词,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国家危亡的紧迫形势,以及远征军战士们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的场景。他们深知,国家的命运已经悬于一线,自己必须挺身而出,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这句歌词,则是远征军战士们决心从军的真实写照。他们放下了手中的笔,穿上了战袍,准备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战。这种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精神,正是远征军战士们最宝贵的品质。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这句歌词,则展现了远征军战士们的团结和力量。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团结一心,共同战斗。这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是远征军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这句歌词,则表达了远征军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他们发誓要扫清敌人,为国家和民族报仇雪恨。这种强烈的民族仇恨和坚定的胜利信念,激励着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接下来的歌词,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远征军战士们的战斗场景和胜利的喜悦。“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这句歌词,展现了远征军战士们在战场上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他们虽然思念家乡和亲人,但更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为民族的解放而战斗。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这句歌词,则描绘了远征军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豪迈气概。他们面对敌人的炮火和刺刀,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他们的英勇行为,让敌人感到震撼和恐惧。
“采石一战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这句歌词,则是对远征军战士们战斗成果的赞美和肯定。他们不仅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还收复了失地,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和尊严。这种胜利的成果,是远征军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这句歌词,则是对远征军战士们未来战斗目标的展望和期待。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着战舰出海作战,打击敌人的海上力量;同时也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着飞机轰炸敌人的首都东京,为国家和民族彻底报仇雪恨。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姬。”这句歌词,则是对远征军战士们最终胜利的美好憧憬和描绘。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够彻底打败敌人,让太平洋的水都染成红色;同时也希望在富士山头飘扬着中华民族的旗帜,在樱花树下庆祝胜利的到来。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这句歌词,则是对远征军战士们历史功绩的肯定和赞扬。他们用自己的英勇行为和胜利成果,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和尊严;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他们的英勇事迹和胜利成果,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远征军军歌》不仅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它让我们了解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远征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今天,当我们再次唱响这首军歌时,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缅怀和追忆,更是对新时代青年的一种鞭策和激励。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 上一篇: 探索“养育”的多样表达:近义词大揭秘
- 下一篇: 揭秘:中国农业银行的金穗通宝卡,究竟是不是信用卡?
火爆游戏玩不停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3
-
05/03
-
05/03
-
05/03
-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