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学记》中的“长善救失”还是“昌善救失”?一探究竟!

时间:2025-02-06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学记》中“长善救失”辨析

《学记》中的“长善救失”还是“昌善救失”?一探究竟! 1

《学记》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教育理论的经典文献,其蕴含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乃至当今的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长善救失”作为《学记》所倡导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然而,在“长善救失”这一表述中,“长”字的读音却存在争议,有人读作“cháng”,有人读作“zhǎng”。那么,究竟应读作哪个音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辨析。

一、从《学记》原文及注释出发

《学记》原文中提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从原文中可以看出,“长善而救其失”是教育者应该具备的重要职责和能力。在这里,“长”字作为动词使用,意为“增长、发扬”。

在《学记》的注释中,如东汉郑玄的《礼记注》、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等,均未对“长”字的读音作出特别说明。但根据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语境分析,“长”字在此处应读作“cháng”,意为使好的方面不断增长、发扬。

二、从古代汉语音韵学角度分析

在古代汉语音韵学中,“长”字有两个读音:一是读作“cháng”,表示长度、长久、增长等意义;二是读作“zhǎng”,表示年长、成长、首领、主管等意义。在《学记》的“长善而救其失”中,“长”字作为动词使用,且后面跟的是形容词“善”,表示使好的方面不断增长、发扬。因此,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长”字应读作“cháng”。

三、从古代教育家思想体系出发

古代教育家如孔子、孟子等,都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在《学记》中,“长善而救其失”正是这一教育思想的体现。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使之不断增长、发扬;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进行补救,使之不断完善。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对教育过程的关注。

如果将“长”字读作“zhǎng”,则容易让人误解为教育者要成为学生的首领或主管,这与《学记》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是不符的。因此,从古代教育家思想体系的角度来看,“长”字应读作“cháng”。

四、从现代教育实践出发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长善救失”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如果将“长”字读作“zhǎng”,则可能会使教育者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和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这与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相悖的。因此,从现代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长”字也应读作“cháng”。

五、从语言学角度辨析“长”字的读音

在语言学中,一个字的读音往往与其所处的语境和语法结构密切相关。在《学记》的“长善而救其失”中,“长”字作为动词使用,且后面跟的是形容词“善”,构成了一个动宾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长”字通常读作“cháng”,表示使某物或某事不断增长、发扬。

此外,从语言习惯的角度来看,“长善”作为一个词组在古汉语中较为常见,且通常读作“cháng shàn”。因此,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长”字在《学记》中的读音也应为“cháng”。

六、结论

综上所述,《学记》中的“长善而救其失”中的“长”字应读作“cháng”。这一读音既符合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语境分析,也符合古代教育家思想体系和现代教育实践的要求。同时,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长”字在此处也应读作“cháng”。

“长善救失”作为《学记》所倡导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对于现代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对《学记》中“长善救失”的辨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教学原则的内涵和意义,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当今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