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生命斗士的非凡历程与感人事迹
杏林子,本名刘侠,1942年4月12日出生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杏林镇杏林村东街组,为了纪念出生地,她取笔名杏林子。杏林子是一位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更是一位身残志坚、勇敢向命运挑战的典范。她的一生,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为社会残障人士做出的卓越贡献。
杏林子的童年并不平坦。12岁那年,她不幸罹患了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极为不便,全身关节逐渐僵化,只有手指可以活动。这一疾病使她不得不中途辍学,她的最高学历仅为北投国小毕业。然而,杏林子并未因此放弃学习,她通过函授学校及教育电台刻苦自学,母亲则不辞劳苦地为她借书。函授学校的老师曾拿杏林子的作品到报刊发表,这鼓励了她日后尝试投稿。
在疾病的困扰下,杏林子一度对生命抱有消极的态度,但16岁时信仰基督教,让她在心灵上找到了寄托。她逐渐从信仰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尊贵,开始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变得乐观与积极。她开始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一篇投稿获刊登的文章是《他与她》,于1961年前后刊于《中央日报》副刊。此后,杏林子不断写作,作品类型日益多样化,除散文外,还有小说、广播剧、电视剧本、舞台剧本等,屡获殊荣。
杏林子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收入《读者文摘》中文版,以及港台中小学课本及侨校课本。其中,散文作品《生命,生命》被选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科书,成为许多人成长的良伴。她从不同角度,针对生命抒发个人的感受与体悟,借由观察自然界的生物、自身的经历和动人的故事来说明生命的光彩完全是由自己掌握的道理。她的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取材多来自日常生活,内容对生命的执着与歌颂,以及对人的关怀与热爱,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
除了写作,杏林子还致力于服务残障人士。她早年曾在“内政部伤残服务中心”、“台北市南机场社区发展实验中心”等为和她一样身体有残缺的人做义工服务。1982年,她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后改名为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实践其“福音”与“福利”并重的“双福”理念。1989年,她又成立了中国台湾地区残障联盟,并担任第一届理事长。杏林子残而不废,勇于向生命挑战,并以著作激励社会,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杏林子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奉献。她虽身患重病,但从未屈服于命运,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和为社会服务。她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更在于她对残障人士的深切关怀和积极推动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她曾当选第八届十大杰出女青年,并荣获国家文艺奖、吴三连基金会社会服务奖等多项殊荣。1997年,杏林子获静宜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2001年被委任为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国策顾问”。
然而,杏林子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静。2003年2月7日凌晨,负责照顾她的印尼籍看护工维娜由于长期无法获得适当的休假,导致精神异常,对杏林子进行了严重的拉扯和伤害。杏林子被紧急送往三军总医院急救,但不幸于2月8日凌晨4时41分离世,享年62岁。她的遗体于3月初火化,安葬于台北县宜城福音山。
杏林子的离世,让无数人感到惋惜和悲痛。她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精神和作品却永远活在读者的心中。她的作品《生之歌》是献给母亲的六十岁生日礼物,也是她献给所有在黑暗中挣扎的心灵的礼物。这本书在台湾销售约50万册,并于2014年引进中文简体版。《生之歌》收录了百篇精致散文,如现代人的荒漠甘泉,长久安慰、激励了无数读者。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首至美的诗歌,借由观察自然界的生物、自身的经历和动人的故事,来说明生命的光彩完全是由自己掌握的道理。书中还附有杏林子对生命的颂辞,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除了《生之歌》,杏林子的代表作还有《生命,生命》、《遥远的路》、《生命颂》等。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歌颂和对人的关怀与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她曾说过:“在逆境中崛起,在平凡中找寻感动,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用毕生努力来慰藉所有在逆境中挣扎的迷茫者。”这句话正是她一生的写照。
杏林子的一生,是与病魔抗争的一生,也是不断追求梦想、为社会贡献的一生。她用自己的文字,传递着生命的力量和光芒,激励着无数读者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她虽然身患重病,但从未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用她的作品和行动,为这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杏林子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坚韧和爱的故事。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和勇敢。她教会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念,勇敢地面对一切。杏林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和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她的一生,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和颂扬。
- 上一篇: 海尔冰箱24小时客服热线
- 下一篇: 清明节当晚出行可以吗?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2
-
05/02
-
05/02
-
05/02
-
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