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禅宗历代传承祖师名录

时间:2025-02-12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自传入中国以来,历经数代祖师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禅学体系和修行法门。禅宗历代祖师,每一位都以其深厚的禅修功底、独特的禅法和广泛的影响力,为禅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禅宗历代祖师的风采。

禅宗历代传承祖师名录 1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南天竺国香至王的三王子,原名菩提达摩。他自幼聪慧过人,志存大乘,深入禅法。后随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学大乘义理,四十年后受嘱衣钵,续佛法脉。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达摩祖师泛海来到广州,后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世称“壁观婆罗门”。他毕生提倡“二入四行”之教法,将佛陀“明心见性”的禅法传入中土,为中国禅宗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达摩祖师在中国禅宗史上,被誉为“东土第一代祖师”,其撰写的《洗髓经》、《易筋经》更是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禅宗历代传承祖师名录 2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南北朝人,俗姓姬,武牢人。慧可早年精于儒道,通老庄易学,后弃俗学,依宝静禅师出家。为求无上大法,他立雪断臂,师事达摩祖师。慧可毕生力排诽议,坚持随宜说法,广渡群品。在周武宗灭佛时,与同参昙林法师力挽狂澜,护送经典佛像。慧可得师精髓,承师遗志,弘扬达摩禅法,成为中国禅宗的重要传承者。他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世寿107岁,谥“大祖禅师”,是中土禅宗第一人。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初以白衣谒二祖慧可,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后周武帝破灭佛法,三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传法四祖道信。僧璨大师为四众广宣心要,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合掌立终,谥“鉴智禅师”。他的传灯法本为《信心铭》,对禅宗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隋朝蕲州人,俗姓司马氏。他幼慕空门而出家,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入舒州皖公山,参谒僧璨,言下大悟,奉侍九年,得其衣钵。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道信归蕲州,住破头山三十余年,传法于弘忍。他另有弟子法融别立“牛头禅”。道信大师世寿七十二岁,著有《菩萨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门》等书传世。他与弘忍的道法被世人称为东山法门,遥尊为东山法门之初祖。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他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出家,年十三岁正式剃度为僧。在道信门下,他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唐高宗咸亨五年(公元674年)二月,五祖示寂,世寿74岁。他的传灯法本为《最上乘论》,对禅宗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慧能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砍柴为生。因闻客读《金刚经》有所悟,前往黄梅礼五祖弘忍大师为师。慧能以其独特的禅悟和深刻的禅法见解,赢得了五祖的赏识。在五祖选衣钵传人时,慧能因呈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独得五祖之心。慧能离开五祖后,隐居猎人队中17年,后于曹溪广演顿悟禅,开创出禅宗一花开五叶的辉煌禅史。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六祖示寂,世寿76岁。他的弟子法海记录其教法成《六祖坛经》,流传于世,对禅宗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禅宗的发展并未止步于六祖慧能。青原行思,唐代高僧,俗姓刘,庐陵(今吉安)人,他继承六祖慧能的“顿悟”禅法,并发扬光大。他认为,客观世界及其变化,都是“心”的幻觉,由“心”所决定。他教导信徒们发扬自身的佛性,不要“心”外求佛,力倡禅宗“本性是佛”的观点。青原行思68岁圆寂,唐玄宗赐建“弘济禅师归真之塔”于青原山后,历代信徒顶礼膜拜。

南岳怀让,唐朝人,俗姓杜,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县)人。他10岁就只喜欢读佛书,天资聪颖。后志慕禅宗,先参嵩山慧安,继参曹溪慧能。慧能示寂后,怀让告别曹溪,于公元713年来到南岳,住般若寺,广收法徒,大力弘扬慧能的禅宗“顿悟”法门。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八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唐敬宗赐谥为“大慧禅师”。

百丈怀海,俗姓王,福州长乐人,他首创“百丈清规”,规范禅僧组织和生活方式。禅宗于唐武宗的灭佛运动中能度过难关,得以蓬勃发展、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百丈怀海所提倡的“农禅并重”宗风。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示寂,谥“大智禅师”。他著有《百丈怀海禅师语录》、《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各一卷传于世。

马祖道一,唐朝汉州人,生于唐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俗姓马,世称马大师、马祖。他容貌奇异,幼依资州唐和尚出家,开元年间跟南岳怀让学习曹溪禅法,于言下顿悟,密受心法。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弘扬禅法,用棒喝、隐语、动作、手势等方式接引学人,取代以往看经、坐禅的传统,蔚然成一股自由活泼的禅风。师于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示寂,谥“大寂禅师”。马祖道一门庭繁茂,英才辈出,禅宗至此风靡南北。

石头希迁,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生于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他十二岁时投奔曹溪,依慧能大师披剃出家,后礼青原行思为师,得其印可。天宝初年前往湖南南岳南台寺,结庵坐禅于寺东石台上。其间大阐曹溪宗风,广开法化,四方学徒闻名而至。石头禅法理事并重、顿渐并存,认为万法殊相,名异体一,等无差别。师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示寂,谥“无际大师”。

赵州从谂,唐代禅僧,俗姓郝,曹州郝乡人。他幼年于曹州扈通院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阳参谒南泉普院,深契南泉禅法。赵州禅师以其深厚的禅功和独特的禅法见解,为禅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禅宗历代祖师,他们以各自的禅法和智慧,共同铸就了禅宗的辉煌历史。他们的故事和教诲,至今仍激励着无数禅修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了解禅宗历代祖师,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禅宗的思想精髓,还可以为我们的人生修行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