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郑板桥开仓救民文言文释义

时间:2025-02-09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解析

郑板桥开仓救民文言文释义 1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官员,郑板桥便是其中之一。郑板桥,名燮,号板桥,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员。他的事迹,尤其是“开仓济民”的壮举,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更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郑板桥开仓救民文言文释义 2

郑板桥于清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他擅长画竹和兰花,其艺术造诣深厚,作品广受赞誉。然而,郑板桥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有着高尚情操和卓越政绩的官员。他曾在范县担任县令,对百姓爱护有加,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为官期间,他清廉公正,不受贿赂,案件处理迅速,从不积压。公务之余,他常与文人墨客饮酒咏诗,展现出文人雅趣,以至于有人常常忘记他是一县之长。

后来,郑板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此时,潍县正遭遇严重的荒年,百姓饥饿难耐,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面对此情此景,郑板桥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百姓将难以存活。于是,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救助百姓。然而,这一决定却遭到了部分官员的反对。他们认为,未经上级批准擅自开仓赈济,是违反规定的行为,一旦上级追责,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阻力,郑板桥坚定地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能活命?上级如果降罪,我一人承担。”他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拖延都可能导致更多的百姓死亡。于是,他果断下令打开官仓,将粮食发放给百姓。这一行动,挽救了上万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度过难关。

郑板桥的开仓济民之举,不仅赢得了百姓的感激和敬爱,更彰显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作为官员,不仅要尽忠职守,更要心系百姓,为百姓谋福祉。在荒年之际,他能够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打开官仓救助百姓,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郑板桥在潍县任职期间,不仅处理了严重的灾情,还继续保持着清廉公正的作风。他不受贿赂,兢兢业业地处理公务,使得潍县的治理得到了显著改善。百姓们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他离任之时,潍县的百姓们沿途相送,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意和不舍之情。

郑板桥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一段佳话。他的“开仓济民”之举,不仅在当时赢得了百姓的赞誉,更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作为官员,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担当责任,为百姓谋福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能够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为百姓排忧解难。

同时,郑板桥的事迹也警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要能够坚守原则,不为所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郑板桥开仓济民》的文言文原文如下: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这段文言文简洁明快地描绘了郑板桥的事迹。从“郑燮,号板桥”开始,介绍了主人公的身份和背景;接着,“清乾隆元年进士”说明了他步入仕途的途径;“以画竹、兰为长”则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在范县任职期间,“爱民如子”描述了他对百姓的深厚情感;“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则彰显了他的清廉公正和高效的工作作风。闲暇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描绘了他的文人雅趣。

调任潍县后,“值岁荒,人相食”叙述了他面临的严峻灾情;“燮开仓赈济”则体现了他果断决策、勇于担当的精神。面对阻力时,“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展现了他坚定的立场和牺牲精神。最终,“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说明了他的行动挽救了大量生命;“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则反映了百姓对他的感激和敬爱。

通过这段文言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郑板桥的事迹和品格。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又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能够挺身而出,为百姓排忧解难。他的事迹和品格,不仅在当时赢得了赞誉和敬仰,更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郑板桥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官员和公职人员,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担当责任,为百姓谋福祉。同时,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不被权力和利益所迷惑,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综上所述,《郑板桥开仓济民》不仅是一篇生动的历史故事,更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和启示意义的佳作。它通过对郑板桥事迹的描绘和主题思想的揭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像郑板桥这样的官员和公职人员,他们能够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担当责任,为百姓谋福祉。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