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胸胡蜂的科学分类体系
墨胸胡蜂是一种在生物学上备受关注的昆虫,其科学分类为我们揭示了它的物种归属及其在系统演化中的位置。以下是对墨胸胡蜂科学分类的详细介绍。
墨胸胡蜂的科学分类
墨胸胡蜂(学名:Vespa velutina nigrithorax),在生物分类学中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胡蜂科、胡蜂属。这种详细的分类体系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墨胸胡蜂的物种信息,还揭示了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动物界
墨胸胡蜂首先属于动物界,这是生物分类的最高级别。动物界包括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生物形态,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微生物到宏观生物。墨胸胡蜂作为动物界的一员,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如感知环境、运动、摄食和繁殖等。
节肢动物门
在动物界之下,墨胸胡蜂被归入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特点是具有分节的附肢和坚硬的外骨骼。这种结构不仅为节肢动物提供了保护和支撑,还使它们能够灵活地移动和适应各种环境。墨胸胡蜂的体型和形态特征,如头部、胸部和腹部的分段,以及它们强壮的足和翅膀,都是节肢动物门的典型特征。
昆虫纲
在节肢动物门中,墨胸胡蜂进一步被归入昆虫纲。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包括了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群体。昆虫具有三对足、通常有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等特征。墨胸胡蜂完全符合这些特征,它们的头部具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则包含了消化、生殖和排泄等器官。
膜翅目
在昆虫纲中,墨胸胡蜂属于膜翅目。膜翅目昆虫的特点是具有透明的翅膀和膜质的翅脉,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和行为。膜翅目包括了蜜蜂、蚂蚁、胡蜂等昆虫。墨胸胡蜂作为膜翅目的一员,具有透明而强健的翅膀,使它们能够飞行并寻找食物和栖息地。此外,墨胸胡蜂还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行为,如分工合作、筑巢和守卫等。
细腰亚目
在膜翅目中,墨胸胡蜂被归入细腰亚目。细腰亚目的昆虫具有细长的腰部,使它们的身体更加灵活和轻盈。这种结构有助于墨胸胡蜂在飞行中保持平衡和敏捷,使它们能够快速地捕捉猎物和逃避天敌。
胡蜂科
在细腰亚目中,墨胸胡蜂进一步被归入胡蜂科。胡蜂科是膜翅目中的一个重要科,包括了多种具有强烈攻击性和捕食性的昆虫。胡蜂科的昆虫通常体型较大,具有强壮的足和锋利的毒刺。墨胸胡蜂作为胡蜂科的一员,具有典型的胡蜂特征,如强壮的体型、锋利的毒刺和杂食性的饮食习惯。
胡蜂属
在胡蜂科中,墨胸胡蜂被归入胡蜂属。胡蜂属是胡蜂科中的一个重要属,包括了多种形态和习性各异的胡蜂种类。墨胸胡蜂作为胡蜂属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态特征。它们的头部和胸部为黑色,腹部为黑色至暗棕色,各脚前半段为黄色或黄白色。这些特征使墨胸胡蜂在外观上与其他胡蜂种类有所区别。
墨胸胡蜂的详细特征
墨胸胡蜂的体长因蜂型(雌蜂、雄蜂、职蜂)不同而有所差异。雌蜂的体长约为28-32毫米,雄蜂的体长约为22-26毫米,而职蜂(工蜂)的体长则约为20-28毫米。墨胸胡蜂的头部略窄于胸部,两触角窝之间的三角形面隆起,呈棕色。颊部上部1/3为黑色,下部2/3为棕色。上颚粗壮,红棕色,端部黑色。胸部黑色,翅棕色。前足基节前缘内侧棕色,其余黑色;转节黑色,但外侧端部略呈棕色;股节内侧除基部外略显棕色,其余黑色;胫节棕色,外侧具1黑色纵斑;跗节棕色。中、后足基节、转节、腹节、胫节均呈黑色,仅转节端部边缘略呈棕色、胫节端部外侧略呈棕色、跗节棕色。爪无齿,端部黑色,基部棕色。腹部背板第1-3节黑色,仅端部边缘有一棕色窄边,第2节棕色带明显;第4节端部边为一中央有凹陷棕色宽带;第5-6节背板均呈暗棕色。腹板第2-3节黑色,边缘有一较宽的中央略凹陷的棕色横带;第4-6节腹板均呈暗棕色。
墨胸胡蜂的生态与行为
墨胸胡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捕食性。它们以杂食性为主,成虫嗜食甜性物质,主要采食瓜果、花蜜和含糖的汁液;同时也捕食蚊、虻、蝇类以及棉铃虫、菜青虫、螟虫等害虫。在繁殖期,墨胸胡蜂会大量捕杀戮虫以繁衍后代。进入秋季,由于外界能捕食的对象大大减少,它们会捕杀蜜蜂等昆虫。墨胸胡蜂的攻击性强,是常见的袭人胡蜂种类之一。人被墨胸胡蜂蜇过后会产生过敏性昏迷,如不及时救治就会因呼吸系统或肾脏系统衰竭而死亡。
墨胸胡蜂的筑巢行为也十分独特。它们通常选择在野外高大树上、高山岩下和建筑物沿壁上筑巢,以树上居多。蜂巢外形近似椭形或圆形,表面封闭,只在巢中部和下部留有2-3个直径30-50毫米的巢门作为出口。筑巢材料以木质纤维为主,并掺有一些胶质物。越冬的雌蜂在春季选定筑巢地点后,即频繁地去树上用锐利的上颚啃取表皮和朽木等处的纤维,并咀嚼成有粘性的纤维浆(木浆),用来筑巢。由于获得的木质纤维来源不同,因此造出来的巢壁呈现灰色或灰棕色等交替的斑纹。
墨胸胡蜂的一生需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在自然条件下,创始蜂王于翌年3月末至4月初陆续开始出蛰活动,约3天后开始选址营巢产卵。卵期4-6天,幼虫期9-12天,蛹期10-13天。4月末至5月上旬为第1批成虫羽化。随后蜂群进入繁殖盛期。9月下旬新蜂王和雄蜂羽化,雄蜂先于新蜂王1-2天羽化出巢,等待新蜂王出巢与之交配。交配后的新蜂王寻找越冬场所进入越冬。
墨胸胡蜂的活动与气候因子密切相关。它们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活动情况不同。晴天时飞行活动最活跃,阴天次之,雨天最少。在每日的8:00-10:00,工蜂的归巢个体数与相对湿度为正相关,表明工蜂在每日的上午外出活动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工蜂的飞行具有向上性和喜光性。飞出后,会随着升高而逐渐偏向于阳光充足的一侧飞远。归巢时,一般会呈“蛇形”飞向巢口。
综上所述,墨胸胡蜂的科学分类为我们揭示了它在生物界中的位置和归属。作为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胡蜂科、胡蜂属的一员,墨胸胡蜂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态特征。其攻击性强、捕食范围广泛、筑巢行为独特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等行为特征,使它们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生物学意义。
- 上一篇: 《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人物是谁?
- 下一篇: 中行信用卡如何累积交易积分?
火爆游戏玩不停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3
-
05/03
-
05/03
-
05/03
-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