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朱元璋手下有哪些名将?

时间:2024-12-03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生于1328年,逝于1398年,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他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历经多年征战,终于在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他手下的众多名将,他们为明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以下是对朱元璋手下几位重要名将的介绍:

朱元璋手下有哪些名将? 1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大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徐达一直是其手下最得力的将领。他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并与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他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徐达可以称得上是大明王朝的第一武将,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他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他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朱元璋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常遇春以勇猛著称,打起仗来不要命,曾经为了给大军开辟道路,打先锋,用一根竹竿跳到元军营中,到处砍杀,最终使大军能够顺利行进。他是朱元璋手下最勇敢的将领之一。

汤和,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他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元至正十七年,他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襄武。汤和打仗很有一套,而且眼光毒辣,有远见。他很早就料到朱元璋今后必有一番作为,因此在朱元璋还仅仅是一名士兵的时候,身为千户的汤和就已经将他看成了今后应该追随的人。因此,朱元璋对汤和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两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李文忠十九岁时,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李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兼主管国子监。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李文忠也是比较能打的一位,而且是朱元璋的外甥,后来在对徐寿辉的战争中指挥得当,打破天完军,被朱元璋所倚重,建国后被封为曹国公,是善终的功臣之一。

蓝玉,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将领。他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拜大将军、凉国公。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蓝玉是太子妃的舅父。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预备力量。然而,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蓝玉最后也落了个悲惨的下场。洪武二十六年,他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此外,还有傅友德、廖永忠、冯胜、邓愈等名将。傅友德是明朝开国名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他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他多次参与北伐,战功显赫,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廖永忠是明朝大将,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在明灭夏之战中,他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取得夔州之战胜利,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冯胜是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安徽定远人,通晓兵法。他元末结寨自保,后投身朱元璋麾下,参与多次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后因太祖猜忌被赐死。邓愈是明朝开国军事将领,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他天生魁梧,勇武过人,十六岁领兵抗元。后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洪武十年,他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这些名将都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将,他们各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明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