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上对联的正确张贴方法
对联贴门上的正确贴法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贴对联是中国人春节辞旧迎新、驱邪攘灾的重要习俗之一。那么,贴对联有什么讲究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其次,上下联的词组要相应,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连词对连词,等等。再次,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因为平声字音调长,可以延长结尾的吟咏韵味,在传统上被称作“仄起平收”。平仄在对联中,占有重要地位,犹如文章的文眼,是构成对联节奏的要素。同时,上下联之间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平仄竿”法则,简单明了,又合规范,易为初学者掌握。这套平仄竿法则,把六种句式分成两类,四个类型。基本平仄杆为: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现代对联,除在平仄、词性、结构等基本要求上与古诗相同外,放宽了对仗、用韵、词调等方面的要求。有的对联甚至不一定押韵,或不一定用对仗的修辞手法,但对联的字数仍要相等,断句仍要一致。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词性相对是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其次是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要避免同字相对。传统对式中,名词相对更细分为:天文、地理、时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虫、形体、人事、人伦等若干类。名词类相对是工对,否则就是宽对。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贴对联时,要把上句(即上联)贴在右侧,把下句(即下联)贴在左侧(与旧式房屋座向有关,横批也与古时候从右到左的阅读习惯有关)。由于对联本身含有左右、上下、大小等方位暗示,因此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门右边,下联贴在门左边。张贴对联时,首先要区分对联的上下联,主要是根据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来判断的。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如果两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第一声或第二声,那就有必要根据内容来判别上下联。
同时,张贴对联还要根据对联的具体内容来正确区分,对联的上下联切忌贴反。例如对联写“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其中的“艳”字是四声,即仄声,是上联的结尾;“辉”字是一声,即平声,是下联的结尾。如果把“辉”字贴在前面,把“艳”字贴在后面,那就是上下联贴反了。另外,一些对联上下联的个别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对,更需要认真辨读,仔细体会,然后再加以张贴。例如有这样一副对联:“一枝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关不住。”如果不知道这副对联是取自唐诗中的诗句,就很可能会把上下联贴反。因为按一般语言习惯,“一枝红杏”数量是“一”,而“满园春色”数量是“满”,容易让人误认为“满”作上联,“一”作下联。其实,这副对联的结尾“来”字是二声,属于平声,应作下联;“住”字是四声,属于仄声,应作上联。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对联的横批也要从右向左书写。例如一副对联,上联是“春风春雨春色”,下联是“新年新岁新景”。其横批是“春满人间”。
从内容的从属关系上看,可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三种。正对,是指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有着相互补充、衬托的关系,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并列。如欧阳修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就是正对。反对,是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对,对比鲜明,具有较强的哲学性和概括力。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反对。流水对,也叫串对,是指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连,有着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流水对。
总之,贴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富有仪式感和文化内涵的习俗活动。通过了解对联的正确贴法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习俗,还可以在春节期间营造出更加浓厚的节日氛围。
- 上一篇: 创意折纸:轻松学会用纸叠出美丽玫瑰花
- 下一篇: 如何创造一场完美的夫妻生活?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5/02
-
05/02
-
05/02
-
05/02
-
05/02